
0898-08980898
本文摘要:今年是新中国正式成立70周年。
今年是新中国正式成立70周年。我国氮肥工业预示着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开始跟上发展。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,我国氮肥工业早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,不仅构建了自给自足,还有效确保农业市场需求,还有一定量的出口。
大、中、小型氮肥大融合,发展成为20家百万吨级企业集团、200多家生产企业、总量居世界第一的氮肥产业。为了解决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农业大国饮食问题,作为粮食粮食,化肥工业自新中国正式成立以来受到国家各级领导的重视。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中国氮肥产业基础薄弱,全国只有5家氮肥厂,氮肥年产量约为6000吨。为了满足粮食生产对化肥的迫切市场需求,以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代国家领导人的简单关怀和反对,中国不仅完全恢复了旧氮肥厂的建设,还建设了大量新工厂。
1951年6月,满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的沈阳化工厂全面复产合成氨。在大力改造沈阳化工厂的同时,中国还从苏联引进了一套氮肥装置,建设了吉林、兰州和太原三个化工区的化肥厂,规模均为5万吨/年合成氨,分别于1957、1958和1961年投入生产。由于化学工业部门把化学肥料工业发展放在第一位,从1952年到1982年的31年,全国化学肥料投资占化学工业总投资的一半以上,氮肥工业建设投资占化学肥料工业总投资的80%以上,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基础。
1978年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,为肥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活力。改革开放40年来,氮肥总量多次跨越发展,特别是经过近十几年的大发展,构筑了从依赖进口到供求平衡、自给自足的历史性变化。1991年,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氮肥生产国,2003年成为清洁出口国,2007年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出口国。目前,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氮肥大国。
改革开放以来,氮肥行业积极开展行业迫切技术问题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创新,开发出对行业发展有根本影响的新技术、新设备。以宇宙炉为代表的干粉煤气化技术,以多燃烧室对置式、晋华炉为代表的水煤浆气化技术等新型煤气化技术顺利开发和推进。拥有自律知识产权的气体净化、氨制备和尿素生产技术和装备等陆续开发应用,有力提高了氮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特别是2004年,中国首个国产化30万吨/年合成氨装置在华鲁恒升生产,2005年,中国首个国产化20万吨/年合成氨装置在四川美丰生产,2017年,中国首个国产化60万吨/年合成氨装置在阳煤正元月生产。2018年,中石油宁夏石化公司建设的第一套气头45万吨/年合成氨、80万吨/年尿素装置,华鲁恒升建设的第一套百万吨级尿素装置分别运输顺利。经过近70年的发展,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氮肥生产、消费和贸易国,逐渐向世界强国迈进。
近十几年来,中国氮肥总量迅速增长,年平均增长率维持在4%左右。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,2013-2017年总共解散合成氨生产能力1130万吨,解散尿素生产能力1797万吨,生产能力不足得到有效阻止,行业收益能力逐渐恶化,2017年消除赤字。截至2018年底,全国合成氨产能共6689万吨/年,同比增长454万吨/年。其中使用先进设备燃气化技术的产能为2485万吨/年,占总产能的37.2%。
全国尿素产能共6954万吨/年,同比增长322万吨/年。其中先进设备燃气化技术的尿素产能为2549万吨/年,占总产能的36.7%。近十多年来,随着技术水平的大幅提高,中国自主设计的技术装备大幅投入运输,中国氮肥工业装置的大规模化步伐大幅度减缓。氮肥原料结构调整成绩显着,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,以无烟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的生产有率逐渐提高。
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,2017年中国合成氨年生产能力超过30万吨的企业有102家,生产能力占71.7%的尿素年生产能力超过50万吨的66家,生产能力占77.2%,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。
本文来源:宝博体育平台-www.jlycups.com